據國外媒體報導,走進商店,忘了要買什麼東西,見了老熟人想不起名字,這些表現往往被歸為“老糊塗”。實際上,人的大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聰明。人腦在46~60歲達到最佳狀態,比先前認為的年限要晚得多。神經系統科學家甚至表示,腦細胞並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會越來越少,中年人仍具備產生新腦細胞的能力,人年齡越大,大腦越聰明。
報導稱,美國科研人員1956年對6000人進行了跟蹤調查,並每7年測試一下他們的大腦功能。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四五十歲的時候在認識能力測驗中的表現要好於20多歲的時候。除了計算能力和反應速度不及年輕人外,老年人的空間定位能力、語言記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均勝於年輕者。
研究人員發現髓磷脂的含量也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增多。髓磷脂是隔絕腦細胞的脂肪物質,具有加快腦資訊傳遞、增強腦力的作用。一般認為,髓磷脂的分泌主要集中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然而美國科學家掃描人腦後發現,髓磷脂的含量在50歲左右達到頂峰。它主要集中在人腦中使用較多的區域,如額葉與顳葉。研究者稱,髓磷脂的增加能使腦力增強30倍。
還有另一項好消息。老年人的短期記憶能力受到影響,但是長期記憶不會丟失。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對獼猴進行研究後發現,老猴子學習新事物的“資訊感受器”丟失了大半,然而和長期記憶有關的感受器卻幾乎毫髮無損。
與此同時,科學家還意識到,上了歲數的人會逐漸採用大腦兩個半球共同思考的方式取代單邊思考的習慣。而且由於多巴胺大量分泌對老人的情緒影響較少,老年人做出的決定往往比較理智,不會一時衝動、感情用事。而且儘管年齡會將更多的責任感和壓力拋給人們,但是老年人更善於調節和控制情緒,這也正是他們日月積累所形成的“智慧”。報導同時指出,每天堅持慢跑、飲用藍莓汁、學習新鮮事物都是增強腦力的好辦法。
參考來源:新聞
|
活動時間:100/10/7~100/10/13
活動內容:
活動期間內憑國賓影城@長春廣場"大河戀"電影票根乙張,將票根黏貼於影城活動頁參加抽獎.
就有機會抽中由我們所提供的
有機紫野牛大麥(麥粒) & 原生種紫野牛大麥植物奶 禮盒.
詳情請參閱國賓影城 Preview no.116 十月號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公布的最新「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台灣地區推估有超過十八萬名失智老人,但是實際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確認失智症的人數僅有三萬三千多人,顯示約八成的老人不知自己有失智症狀,不但對自己的生活與安全造成隱憂,家庭生活品質也會帶來影響。
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並非只有記憶力衰退或單一疾病,一旦語言或記憶力等功能出現衰退,嚴重程度已經影響到日常作息,照顧者及家人就必須注意是否為失智症。精神科醫師陳震宇表示,失智症通常六十五歲之後比較容易出現,年齡越大出現機率越高,大家比較熟悉的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其中一種,屬於退化型的失智症,還有因為中風引起的血管型失智症,另外金屬中毒、腦室積水、代謝異常等因素也都會造成失智症。 如何判斷身邊長者是正常老化或是失智症? 如果突然忘記某件事,但是事後會想起來,屬於正常老化;若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完全忘記,就有可能是失智症。陳震宇醫師指出,如果懷疑家中老人有失智症的症狀,最好帶到神經內科或精神科求診,透過醫師跟病人以及家屬會談,尤其負責照顧老人的家屬觀察很重要,才能知道病程發展的狀況,再加上抽血、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測,綜合判斷得到結果。失智症可分為初期、中期與後期,各有不同照顧上的困難,因為每個病人都會有不同行為與狀況,以阿茲海默症來說,約有三到四成的比例會出現一些精神症狀及行為問題,例如妄想,常會覺得有人偷錢,其實只是自己把錢藏起來找不到。醫師表示,家人在面對上需要注意, 不要立即提出質疑,因為越質疑老人家越容易生氣,甚至會出現攻擊行為,最好趕快帶去醫院,醫師能夠依照不同的精神狀態及情緒波動做出診斷,給予適當藥物控制狀況。其實面對老人失智症的發生比較需要調適的是照顧者及家人,家中成員必須先瞭解什麼是老人失智症,病人在哪一個階段,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最重要的是 如何預防危險。失智症老人最怕發生跌倒或走失等意外,還有家中環境也需要調整,降低老人家發生意外的機會。如果只是輕度症狀就即早發現給予藥物治療,對於病人及家人的生活品質都有幫助,家人調適上的衝擊也會小很多,讓照顧者與家人有充足時間準備面對失智症老人。目前健保局有給付失智症藥物,不過需要經過事前審核,因此發現症狀,盡早就醫,可以減少彼此的誤解,減少意外的發生,以及提高生活品質 |
油炸、燒烤食物與加工食品也都有大量的「最終糖化蛋白」,另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成人糖尿病患者如能少吃一點加工食品與油炸類、燒烤類食物,可幫助改善胰島素阻抗問題,讓胰島素作用更敏感。
「最終糖化蛋白」是一種葡萄糖副產品,吃太多會傷害健康,讓血糖飆升,多數熟食都有「最終糖化蛋白」,尤其是市售嬰兒奶粉,更帶有大量「最終糖化蛋白」。
第一份研究報告發表於去年的「糖尿病照護」期刊,研究人員測量六十對母親、新生兒體內的「最終糖化蛋白」濃度,結果發現,許多新生兒體內有高濃度的「最終糖化蛋白」,濃度幾乎與他們的母親不相上下。
小孩出生一年內,食物從母乳逐漸變成市售配方奶,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嬰兒食用配方奶後,體內的「最終糖化蛋白」增加一倍之多,在成人糖尿病患者身上,也可看到「最終糖化蛋白」濃度偏高。嬰兒配方奶往往需要經過高溫加熱,因此所含「最終糖化蛋白」比母乳多了一百倍,嬰兒喝了這類配方奶,體內自然出現高濃度「最終糖化蛋白」,嬰兒健康很容易受損害。
第二項研究發表於今年的「糖尿病照護」期刊,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盡量少吃燒烤、油炸、烘焙食物,有助減緩胰島素抗阻性問題,這些食物都有很多的「最終糖化蛋白」,研究指出,患者若能減少油炸食物、燒烤食物、加工食物攝取量,不但可讓胰島素功能逐漸恢復正常,也有助改善整體健康。
市面上許多「翡翠綠茶」,主要成分就是綠茶+檸檬。綠茶本身含有兒茶素,能夠抗氧化,這種抗氧化的物質能夠燃燒脂肪,搭配上檸檬原汁後,效果會更顯著,檸檬本身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還能增加皮膚的明亮度。但市售的翡翠綠茶,通常會添加許多的糖分,喝多了反而會增加脂肪,所以一定要減少糖份的量。
花椰菜+芥末醬是抗癌聖品一般人都知道,花椰菜具有高度抗氧化的食療效果,曾有研究指出,如果將深綠色花椰菜搭配上芥末醬,黃色或綠色芥末醬皆可,抗癌效果是原先單吃深綠色花椰菜的1倍!花椰菜中含有蘿蔔黃素,芥末中含有黑芥子酶,黑芥子酶能夠讓花椰菜中的蘿蔔黃素被釋放出來,達到更好的抗癌效果。
草莓+全麥吐司能補充元氣一般人最熟悉的果醬加吐司,竟然也能提升效果?全麥吐司中含有鐵質,能提升活力,減少身體的疲勞感,營養學家研究指出,草莓中的維他命C可將全麥土司中的鐵質轉換成一個可溶性的物質,讓身體更好吸收,可減緩因鐵質攝取量不足而導致頭暈、貧血等現象。
每個天然的食物,其實都含有不同的健康元素,單一吃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吸收到食物本身的營養,以上三個組合是倆倆搭配過後,效果更為顯著的食物。雖然說這些食物組合在一起營養素更豐富,但若是自己要嘗試搭配食物時,也要注意每個食物的成分,才不會沒了營養,反而讓身體變得更糟糕囉!